父母思维的认知深度,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
文/纳衍嫣然
01
今年高考状元接二连三的出炉,北京状元说了一番话,被网络火爆刷屏。他接受采访时,说自己出生在北京中产家庭,获得的教育资源是很多外地或农村孩子得不到的。
我父母是外交官,从小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,都是包括对我这种学习习惯,性格上的培养,都是潜移默化的,因为我的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比较牢靠,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。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。?
状元的一席话,让人深思。除了家庭条件的优越性,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,在孩子的一生成长发展中才是至关重要的。
德国有个儿童心理学家的名言是: 教育就是榜样。教育孩子根本用不着父母耳提面命,而是,生活给他们看。他们看到了什么,就会潜移默化成一种思维方式或行为模式。想让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,就自己先做什么样的人。
可见,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,也是孩子终身学习的老师。任何时候,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重要。
一流的家庭教育,培养卓越的孩子,即社会精英,金领。二流家庭教育培养优秀的孩子,即社会白领。三流的家庭教育培养的是普通孩子,即社会蓝领。
所以说,你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子的孩子。
02
也许会有很多人说,孩子优不优秀,家庭教育是一方面的原因;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家庭的经济基础,决定了孩子是否有更好的发展。
我们不能否认家庭优越的经济条件,给孩子在学习上带来了更多的好资源和平台,是那些穷人孩子都享受不到的。
记得上小学的时候,经常会有一些励志的文言文,说穷人家的孩子读书用心,勤奋,埋头深夜苦读,成绩总是超越富人家的孩子,稳稳得第一名。